(23)由于所有权被转移,相应的补偿就相当于交换中的对价,因而是理所当然的。
这多为针对行政规制过程中已出现的紧急和重大情况,如假药劣药事件、药品安全事件等,提出具体要求,并责令督促落实。一种可能的尝试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过实施自我规制(agency self-regulation),通过颁布规则、指南和解释,来限制自身的裁量权。
Keith Bradley, The Design Of Agency Interactions,111,Columbia. L. Rev.,2011,p.747. [16]在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间,国务委员彭珮云分管药品监管工作。自1998年以来,分管药品监管工作的副总理先后分为吴邦国(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吴仪(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李克强(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汪洋(2013年3月至今)。2012年全国法院共新收一审、二审和再审行政案件163409件,目前未能获得关于药品行政诉讼案件数量的统计数据。国务院还可能制定专项规划,这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细化,也是政府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特定领域相关政策的依据。[37]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2011-2015年)》、[38]《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39]等国务院批准的其他专项规划中,也都有涉及药品规制的内容。
[75]目前国务院也恪守着自己的职权边界,其着力影响行政机关的规制目标、战略、重心和具体举措,尽量避免对专业行政领域实体政策和具体个案进行干预。[41]参见韩博天、奥利佛?麦尔敦:《规划:中国政策过程的核心机制》,载《开放时代》2013年第6期。在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创新要有很大勇气,也要承担一定风险,因此,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以负责任的态度保护地方政府改革,并鼓励地方政府在符合宪法、法律基础上的大胆创新,有些地方政府创新可以通过中央授权或委托方式试点先行,有的可以先立后破、立法先行。
法治观念不强,人治思维和长官意志仍然盛行。具体地说,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党、人大、政协等多元主体一起进行国家的治理,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力量。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地方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也要体现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全面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为保证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各级地方政府要服从上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领导,增强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国务院的权威,更好地肩负起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的责任,做到令行禁止,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克服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地方化倾向。
所谓法治思维,就是从法律的视角,按照法律的规范、法律的精神、原则、目的和价值目标思考问题,而法治方式则是运用法治思维行使权力、履行职能、承担责任的行为方式。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要求地方政府创新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以及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首先,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地方政府管理和行政执法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同时也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增进公共利益和保障人权。
在继续加强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重视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问题。有的地方政府决策不科学,确定的重大目标难以实现。地方政府将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显现。
法治思维要求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这对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管理缺少的不是权力而是责任,责任意识的缺失以及由此带来的滥用权力、违法行政、执法犯法和信用程度降低等状况,呼唤着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责任感和诚信意识。依法规范和管理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同时,大幅度减少、合并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将适合地方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工作下放地方政府,使各级政府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作为单一制国家,我国地域辽阔、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要遵循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中央政策要尽可能不搞一刀切,让地方有施展的空间。 树立地方政府管理新理念 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理念的更新,是地方政府创新的重要基础。 任进,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中央制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很大程度依靠地方政府贯彻执行,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大多数发生在地方并主要由地方政府处理和化解,中央的权威也需要地方政府维护。总之,当前经济社会的新形势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必须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出发,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明晰职能定位,调整体制机制,规范政府行为,推进管理创新,实现政府职能、行政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存在的主要不适应之处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地方各级政府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或分担支出责任。法人或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可以不通过设定行政许可等方式进行行政管理。
对于行政审批事项中涉及法律法规的修改,要按照及时跟进、审慎稳妥的原则,按程序修订有关法律法规,以巩固改革成果,并为继续深化地方政府创新创造条件。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
市场监管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由市县政府负责。把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机构职能、资源配置等方面,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政府要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准确把握好其与市场、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内部关系,把该下放的权力放下去。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很大程度上依靠地方政府贯彻执行。
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同时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结合税制改革,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逐步理顺中央和地方对部分社保、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等中央地方共同事权关系,明确各自分担的范围。所谓国家治理体系,不只是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不但需要正确处理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公民间的关系以及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地方政府治理或管理。
[2]杨伟民:《详解十八届三中全会亮点:〈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权威访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人民日报》,2013-11-15。在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基础上,创新政府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注重和强化公共服务,推进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所谓法治政府,就是各级行政机关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做到主体适格、职权法定、行为依法、程序正当和权责一致。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依然存在。
再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中央可通过安排转移支付将部分事权支出责任委托地方承担。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企业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地方政府主要是为市场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将不再干预市场主体的微观经济活动。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个别地方政府出现浮夸、欺骗、造假等行为,导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等现象。第七,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执行等环节强化对地方政府行使权力的监督,预防和惩治腐败行为。
这要求地方政府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准确把握好其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省级政府主要负责维护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以及对下级政府在市场监管方面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
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涉及地方的,应当事先听取意见。
顶: 35966踩: 42492
评论专区